推薦:音樂偏好與多巴胺系統:為什麼我們會愛上某段旋律?
人類對音樂的偏好並非隨機產生。我們傾向喜愛某些旋律、和聲或節奏,背後涉及了先天生理機制和後天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。研究顯示,就算是在嬰兒時期,我們對悅耳音調已有偏好。例如,實驗發現約4到6個月大的嬰兒更喜歡「協和音」而非「不協和音」:當播放悅耳和諧的音程時,嬰兒會安靜專注地朝向聲音來源;反之,當播放刺耳不協和的聲音時,嬰兒常轉頭避開,甚至表現出不安啼哭。這暗示人類與生俱來對協調悅耳的聲音更有好感,而對刺耳混亂的聲音則感到反感。不過這種先天傾向並非一成不變,隨年齡增長和環境熏陶,我們可以習得原本不喜歡的聲音類型。正如心理學家卡根 (Jerome Kagan) 所指出的,文化經驗能讓我們逐漸「習慣」某些音樂風格,甚至培養出對年幼時不喜歡之聲音的興趣。








